茶汤的表现经常会很蹊跷,很多时候你越想冲泡出满意的茶汤越做不到,反而是总在不经意间却冲泡出绝佳的效果,香清味美、余韵浓长、很是醉人。可若想复制这一效果,恐怕又会失望,再怎么回忆这次的泡茶经历和关键要素:努力把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泡数、择器、候水、洗茶时间尽力的做到一致,都无法达到想要的样子。这种情况茶友都必然经历过,世间没有两杯相同的茶,佛家讲的“珍惜当下”“一期一会”的确是真知灼见。

在生活中发现,某些人冲泡出的茶汤就能超长的甘美芬芳;某些人冲泡的茶汤味道浓润仿佛涌动的甘泉一股股的透着后劲;还有些人冲泡的茶汤沧桑厚重。我隐约感受着这些不同,猜测一定有着非物质技术因素决定茶的表现。

某天得到这方面高人点拨,她说如果你从技术层面找不到答案,那是否可以以冲泡者的性格、心态、经历、品德、气场、境界方面去考虑。经点拨渐渐的观察到,采用相同的冲泡程序,一个心地善良无忧无虑的人,泡茶容易甘甜;悲伤失望的人泡茶酸苦;烦恼或忧愁的人泡出茶香气不显或凌乱、汤色浑浊;清静无为的人泡茶隐隐有代入感,能把品饮者带入青山秀水,竹林旷野中;热恋中的人泡出茶汤味道浓醇;天真的人泡茶,有置身初春生油菜花般的清新;人在夸夸其谈、眉飞色舞中或是辩论争执的时候,茶汤表现像初学街舞的少年张扬、香气锐利、滋味辛辣高亢但却无章法,不吸引人;稳定从容到极致时,茶汤色、香、味、形、韵、气都缩合收敛,然后会在你泡泡中逐渐释放,仿佛间在缓缓拔出鞘的气势,到最后一炮霆饮食使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受,继而又生一丝惆怅:擦真好,怎么没了呢?我不清楚精彩在哪里,却被打动了心神。

行茶有三境:初掌规律,熟用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区茶别器,这时期分茶辨茶,以行言茶,见茶是茶。他年后智者会转入第二境,人茶和一,茶禅一味,人既是茶,茶也是人,信手拈来,见茶泡茶,自然流畅,以心行茶,无谓茶之甘苦,无谓类之分别,纵千人纷乱眼前,心清神明,不惊杯中一片叶。某天,慧者顿悟后入第三境,物我两忘,意化万千,无局无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寥落寂寞,杯茶即成须弥,茶盘转眼乾坤,眼中不见茶,胸中不障挂,平淡自然,简单空灵,知事无大小,道茶无穷尽,人生起伏,心不背负,无我无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