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
![](https://static.chayeji.com/images/2025/02/11/4ceb426babadd97e8dacacb8d0923346.jpg)
东坡提梁壶
亦称“东坡壶”、“提苏”。北宋茶壶。流行于阳羡(今江苏宜兴南部)一带,特点是肩部有高高的三叉梁。苏东坡曾四次去江苏宜兴,曾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考古发现,北宋确有提梁壶,人称“东坡提梁壶”,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现代所制的三叉式提梁壶仍称“东坡提梁壶”。
![](https://static.chayeji.com/images/2025/02/11/8b8f716a57c0e89d0f3e01adb0a95a66.jpg)
曼生壶
清代紫砂质饮具。乾隆至道光年间由书法篆刻家陈曼生与宜兴工匠杨彭年合制。陈设计壶式,杨制作,陈等再在壶面上题刻诗句铭文。造型简洁朴素,取材寓意深刻。铭文意境高远,书法配合得当,把诗书艺术与紫砂壶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紫砂壶从民间实用品升华为高雅的艺术品,代表着紫砂工艺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典型的曼生壶有南京博物馆藏仿古井栏壶,画家唐云藏合欢壶、笠荫壶等。
![](https://static.chayeji.com/images/2025/02/11/962eb61bf449071cf5ea3fe7afeae1f4.jpg)
景瓷茶壶
景德镇瓷质饮具。五代以后壶型不断变化,10~11世纪为喇叭口壶,后为盘口壶,11~12世纪为注碗注壶、长颈壶、短颈壶,12~13世纪为长颈壶、葫芦壶。壶的装饰以影青为多。影青釉,白里泛青,透过袖层可窥见刻在釉下瓷胎上的花纹。
![](https://static.chayeji.com/images/2025/02/11/ae3f790109a21e1ec0680cda9b5be704.jpg)
六方紫砂壶
明代紫砂质饮具。万历年间(1573~1620)宜兴时大彬制。通高11厘米,口,5.7厘米。壶身为六菱柱形,六菱形弯流,五菱形长圆把。圆形平盖,纽面上有对合的多重半环纹。壶底中心刻竖排楷书“大彬”二字,1968年于江苏江都明墓出土,扬州市博物馆收藏。
![](https://static.chayeji.com/images/2025/02/11/b4b16a474dd3ec38d0207400c1544af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