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又名“吓煞人香”。 自唐以来,就被列为贡品。 碧螺春茶叶形似葫芦,有“葫芦头”、“二龙戏珠”之美誉,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异,被誉为茶中珍品……
- 历史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已有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年间,碧螺春就被列为贡品。 据《碧螺春茶考》载:“洞庭东山所产碧螺春,采自阳春三月,经拣剔、烘制而成…”。 由于加工的工序复杂、工艺细致、品质优良,因此明前碧螺春一直是贡品。直到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才成为民间一般饮茶之品。 碧螺春茶不仅在中国国内颇负盛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 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已生产销售。
- 品质特征
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色泽银绿显翠羽,清香幽雅持久。 碧螺春一般分为大叶种芽叶和小叶种。 洞庭碧螺春茶一般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最佳品质。 洞庭山是中国绿茶的发源地,在这里生长的茶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而独具“洞庭碧螺”之美名。 据测定,此茶氨基酸含量为7.1%以上;茶多酚含量仅占2.8%左右;而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3%以上。
- 制茶工艺
1、采摘:春季,茶芽初发,茶农在谷雨前后采摘一批新茶,然后再进行制作 2、做青:手工炒制的茶叶进行杀青、整形、烘干等工序 3、整形:对做好的茶叶进行提腰和定型加工,制成炒青绿茶后即可进行干燥 4、烘焙:茶叶在烘焙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翻动,这样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挥发
- 品种分类
碧螺春,因其原料采自苏州洞庭山(今吴县太湖)的鲜叶,又称“洞庭碧螺春”。 据《洞庭西山茶经》载:“碧螺春制法,采一芽一叶初展,用太湖所产白毫银针茶,用大白馒头茶焙干而成。”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康熙皇帝巡访江南之时,曾品尝过“碧螺春”。 乾隆皇帝南巡时也饮过此茶。 碧螺春风茶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洞庭西山的茶区,又称洞庭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