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采摘标准? 关于江南春天的味道,都在这杯茶里

888人浏览   2024-05-10 17:05:15

今日春分

春光明媚,春色渐浓

杨柳青青,草长莺飞

田野林间缱绻着灵动的诗意

树下花丛氤氲着沁人的芬芳

吴中处处春意萦绕,处处生机勃发

太湖洞庭山已是满眼新绿

柑橘、枇杷、杨梅等各色果木林立其中

一味春香随着洞庭微风拂过鼻尖

细细一闻

正是苏州人惦记了一整年的茶香

『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原名“吓煞人香”,因其条索纤细,卷曲似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后更名为“碧螺春”。这一雅名,蕴含着洞庭无尽的春色,简洁概括了此茶的特点,一直沿用至今。

碧螺春茶树采用茶果间作种植方式,在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物产丰富的洞庭东、西山,茶树与柑橘、杨梅、枇杷等果木间植,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了碧螺春茶特殊的花果香品质,兼具花香、果味与茶韵,因而碧螺春也被誉为“茶中仙子”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果茶兼种,造就了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

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杯碧螺春茶的诞生

01

采摘

碧螺春讲究采早摘嫩,每年春分前后开始采撷,至谷雨前后结束,清明前的碧螺春更是茶中极品

碧螺春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大约六万个茶头,才够炒出一斤碧螺春。如果是顶级的独芽,则要八万个茶头炒一斤茶。如此费时费力,可见碧螺春茶是何其珍贵。

每年采茶季,洞庭东、西山当地的采茶人总是迎着晨曦上山采茶,采下的茶叶还带着清晨的露水。他们要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钟才下山,接着马不停蹄地回去拣茶、炒茶。

02

拣剔

采摘下来的茶叶,首先要进行摊晾,又叫做“萎凋”。通过三至四小时的摊晾,蒸发茶叶中的水分,激发出花果香。

然后,用竹匾筛掉茶叶中的“边角料”

经过初次筛茶后,再进行拣茶,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一芽一叶,匀整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冲泡时茶叶的品质和美感。

03

炒制

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持传统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多道工序,需“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不同的温度

第一步高温杀青,以抖为主,双手翻炒,这一步需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

杀青过后开始第二步热揉成形。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将茶叶的细胞壁揉破,汁水溢出,茶香四散。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时,转入搓团显毫的步骤,这一步是使茶叶外形“卷曲似螺,茸毛披覆”的关键步骤。需边炒边用双手将锅中的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直至茶叶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最后文火干燥,使茶叶达九成干左右,才可出锅。出锅后将茶叶置于纸上,吸收热气。再进一步干燥、烘干,碧螺春茶才算制作完成。

恰当的温度与绝妙的手法搭配,最终制出来的茶叶才能自然卷曲而不残碎,颜色碧绿而不糊焦,布满白色绒毛。

04

泡茶

碧螺春的冲泡,看似简朴,实际极其考验茶道功夫,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把控,冲泡碧螺春时稍有偏差,易会使碧螺春茶叶老闷,茶味寡然无味。

泡碧螺春茶,需采用“上投法”。先温杯,接着往杯中注入80°C的热水,最后再将茶叶投入杯中。

一撮披毫隐翠的碧螺春茶叶投入杯中,缓缓下沉而舒张。从枝头采下的茶叶,仿佛在杯中焕发新生,含翠吐绿,春染人间。轻嗅,清香袭人。

杯中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举杯细啜慢品,花果香满溢,滋味醇厚,鲜爽回甘,那些关于江南春天的味道,都在这杯茶里。

春意盎然

碧螺春茶正当季

一口碧螺春

尝尽这春天的鲜

欢迎来吴中

品尝这一缕“江南之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茶叶集 鲁ICP备2021038129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