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历史由来

139人浏览   2023-05-14 12:00:12

中国茶发乎于神农,传播于秦汉,兴于唐,盛于宋,近代相对低迷。

中国茶史是一部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到品赏,由品赏到文化的独持历史。

信阳茶史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茶业历史,息息相通,相互交融,因其跌宕而沉浮,因其衰兴而哀荣,一路走到了今天,唐代是我国茶业大兴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8大茶叶产区,涉及包括河南在内的14个省区。信阳被列为全国官办的13个重点茶场之一,河南信阳一带属淮南产区,包括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当时的光州(包括固始、商城、新县、潢川、光山)和义阳郡(包括今信阳市,罗山),有大面积茶园,其中以光山黄头港的茶叶为最好,信阳与罗山交界处的钟山以南山谷的茶叶也是好茶叶。河南信阳与安徽的中部,湖北北部共同构成的淮南茶区,是唐代第二大产茶区,茶叶品质较佳。

唐代,信阳茶已被列为朝廷的贡品,当时全国的贡茶地区计有16个郡,其中义阳郡西部车云山的茶叶品质极优。据说,武则天饮过此茶后,久治不愈的肠胃疾病顿消,精神大畅,遂称赞不已,赐银在车云山头修建了一座千佛塔。千佛塔所用的白石是从洛阳运来的,历经一千多年后,千佛塔虽已破落.但仍虼立在山头之上,成为信阳茶历史的一个独特标志。现在塔门的残迹及塔内石佛身上的铭文仍然依稀宋代,饮茶之风更盛,信阳茶区茶叶面枳、产量也增加。据北宋沈括《梦笔笔谈》载:“河南当时有信阳、光州、子安三个茶场.年产茶935799斤,占全国13个茶场总量的五分之一。”宋代茶叶的制作比唐代更为精湛.茶具也更为讲究。宋时,淮南茶区茶叶为敗茶,进贡茶叶的主要品种也是散茶,由于是御用之物,在包装上当然少不了大吉大利的龙凤图案。

宋代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而且嗜茶善品,为了考察天下名水的水质,他曾从开封到信阳,再到长江,穿过三峡到四川,将陆羽所定的全国名水(其中有淮河上游的泉水即信阳、桐柏一带的山泉水)逐—亲口尝,苏东坡品饮信阳茶后,曾发出“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甚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之下”的感叹。

元、明时期,散茶盛行,信阳茶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散茶的产区主要在淮南、荆阳、归州和江南一带。这一个时期有据可查的茶叶专著达30种,其中不少著作介绍了信阳茶。元朝的《文献通考》载:当时全国有二十六种名茶,“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信阳地方志载,信阳茶曾以“小把茶.

“本山茶”为名。生长在鸡公山和黑、白两龙潭的有101株千年的“茶树王,令人惊叹。

元朝,官府实行榷茶制,统买统卖,垄断经营,重征茶税,茶税剧增,茶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生产惨遭破坏。明朝实行茶引税并行制,即招商纳引也要征税,在重税盘剥之下,明末许多茶树被砍伐,茶叶生产严重受阻。至今在信阳柳林大中小三茶沟和浉河、龙潭等处仍留有明朝晚期茶树被砍的遗株。

清朝,信阳有记载的种茶县有光山、固始、潢川、商城、罗山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茶叶集 鲁ICP备2021038129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