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绿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产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茶类。
它是由适宜茶树的鲜叶为原料,主要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经典制茶工艺制作而成。
制出来的茶叶主调呈绿色,泡茶后,茶水和茶叶也均为绿调,因此被称为绿茶。
绿茶由于未经任何发酵处理,所以相较于其它五大茶类,茶汤会更为浅明、茶多酚氧化也较为更轻,并且原料中的成分和清新感会得到较大的保留。
目前,国内绿茶产地较多,浙江、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均有盛产。
白茶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源于宋代的银丝水芽等。
现代的主要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干燥等工序,是一个微发酵茶类。
归属此类的茶叶品种一般都较为耐存,成品后外表多会满披如银似雪的白毫,因此类名被称为白茶,但老白茶的叫法也颇为常见。
白茶由于未经任何揉捻处理,所以减少了对茶叶中酶活性的破坏,让茶叶自带有鲜爽与清香,而且沏泡后味道淡醇,是一种偏观赏性的茶类,尤其是白茶会在存放过程中发生色、香等奇妙转变,那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赏茶体验。
目前,国内白茶主要是福建特产,是茶类中的珍品,多产于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黄茶
黄茶同样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创始于西汉时期,相传是由炒青绿茶时发现的变黄现象演变而成。
主要的制作工艺与绿茶类似,包含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属于轻发酵茶类。
归属此类的茶叶品种,无论是干茶还是浸泡后的茶水、叶片皆为黄调,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类名的由来。
黄茶由于与白茶相仿,鲜经揉捻,所以茶汁也较难浸泡而出,沏泡后味道偏淡,但会出现有趣的茶叶起立现象,而且色泽“皇”调,不言而喻也是一种观赏性较高的茶类,在历代王朝中,自然也不乏皇贡佳品的涌现。
目前,国内黄茶产量并不多,主要产于安徽、湖南、浙江等省份。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特色茶类之一,又名青茶,始创于明清时期,同样也是从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制作工艺兼具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包括晒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属于半发酵茶类。
归属此类的茶叶品种,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味,冲泡后,叶片更是常会展现出绿叶红镶边的形态,特点鲜明,故其类名以始创人绰号而得名。
乌龙茶采用的是与绿茶同种的茶树,但视乎茶叶品种的不同,发酵程度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香气和味道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均具有花香气高长,入口回甘悠长的特点,比较适合闻香和啜饮。
目前,国内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此外的其它地方产量相对较少。
红茶
红茶是广受世界欢迎的一大茶类,起源于400多年前的武夷山”正山小种“,同样也是沿袭绿茶的制法发展而成。
基本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包含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属于全发酵茶类。
归属此类的茶叶品种,干茶色泽乌红润泽,沏泡后茶水以红色为主调,故被统称为红茶。
红茶是采用合适茶树新芽高度发酵而成的,在六大茶类中茶多酚氧化程度最重,90%以上的茶多酚均转化成色泽、香气、味道等成分,因而香气芳郁,滋味甘醇,茶汤红亮还镶有金边,被认为是迷人的一大茶类。
目前,国内红茶产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多个地方。
黑茶
黑茶同样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之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唐德宗时期。
基本制作工艺包括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属于后发酵茶类。
归属此类的茶叶品种,原料相对粗老,而且经过较长时间堆积发酵后,成熟度为六大茶类中最高,色泽多会呈黑色调,故而被统称为黑茶。
黑茶利用菌发酵方式制作而成,成品一般为紧压茶的形式,品种丰富,滋味浓厚,加奶等调饮也不失茶味,是不错的保健调饮配料,其有别于其它茶类的越陈越香特点,也倍备收藏升值和日后品尝潜力。
目前,国内黑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方。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大致明白,中国茶现有的基本分类情况,并且知道乌龙茶既不是绿茶,也不是红茶,而是与它们相并列的一种独立茶类。
这样的分类方式是近代才开始采用的,因此每个独立茶类中所包含的茶叶品种名称,或多或少会存在与茶类名相冲突的情况,例如一些名字带有白茶字样的茶叶品种,其实并不属于现有的白茶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