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片叶子,香飘神州,一种滋味,誉满三湘。追逐茶人的脚步,跨越山河,连接自然,亲近主角。它悄悄地被摘下,被呵护在手心,释放生命的力量与温度,从容入水,舒展迷人的身姿,它是味蕾的奇妙冒险,感官的无上体验。
失传工艺今重现
“牛抵茶”始产于中国名茶之乡、茶禅祖庭、茶道源头的石门县夹山地区,创制于唐代,为唐宋八大贡茶之一。元、清时期,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专供皇室享用。该茶在宋代《茶录》中有记载,自宋代起被列为贡品。清嘉庆《湖南通志》引《一统志》:“澧州,石门牛抵山产茶,谓之牛抵茶”。民国初期,社会动荡,夹山寺(“牛抵茶”原产地)僧人外游,牛抵茶制作工艺失传。1968年以来,经过几代茶人的艰苦努力,牛抵茶手工传统制作工艺得以恢复,历史名茶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向市场。2003年8月7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牛抵”商标由“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注册。
条索紧结,成牛角形状的干茶叶——“石门牛抵茶”。
“牛抵茶”生产于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西山垭有机茶基地。该基地位于神秘北纬30°的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属于武陵山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在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云雾大山之中。“牛抵茶”因地制宜的形成三大种植区,种植区之间有生态隔离带,构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树”的原生态格局。茶园常年朝岚夕雾、郁郁长青,四周飞瀑流泉、潺湲有声,呈现一幅山、水、茶、花、人融为一体的和谐画卷。
林中有茶,茶中有树。
飞瀑流泉,潺湲有声。
“我们采制的牛抵茶叶,就自然生长在这片茶园之中,每年采摘期只有五天左右的宝贵时间,必须是清明节期间的芽头嫩茶。”覃小洪解释,从1998年开始,渫峰名茶公司在精研“牛抵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断试制,牛抵茶机械化、清洁化制作工艺技术继历史制茶之传统、集中国名茶之精华脱颖而出,并批量产茶,昔日贡茶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石门牛抵茶的精髓在于塑性,热水下杯,茶叶皆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石门牛抵茶工艺研发、恢复传承人之一覃小洪详细描绘,牛抵茶属炒青绿茶,冲泡后香气馥郁、滋味醇爽、汤色碧绿,入喉滋味醇爽,过后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不落杯底,不浮水面。
传承逾千年,石门牛抵茶带着唐宋的茶香,见证着新时代茶人工匠的执着。不忘一片叶子的初心,在绿满石门的大地,循西山妙手,重温红锅青叶,直落玻璃玉杯,注入野地山泉,在两牛抵角的茶韵中,跨越千年长河,奋蹄争先,相见五彩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