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和炒青到底有什么关系?
当谷雨过后,传统意义上的碧螺春已经下市。当大家品饮着杯中翻滚的碧螺春时,看着黄绿色的茶汤,咂么着鲜爽浓醇的滋味,是不是会有一丝困惑,想知道喝的碧螺春是什么等级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2008年国家发布的碧螺春标准:《GBT18957-2008》里对碧螺春等级的描述。
通过这份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碧螺春从特级一等到三级中的区别,是根据条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参数的细微变化形成的。
但这些变化不是因为工艺变化导致的,而是原料等级的变化导致的。
从茶树的萌芽一直到成叶长成,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含物质的不断变化,比如造成鲜爽口感的氨基酸和造成浓醇口感的多酚类物质都会此消彼长,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芽头的外形也会不断茁壮。所以根据不同状态下的茶叶原料,采用统一的碧螺春制作工艺来做,最后就会呈现出不同等级的碧螺春。这个就是从上表上看,条索从紧细到粗壮、色泽银绿到绿、香气从嫩香到纯正、滋味从清鲜到醇厚以及汤色从嫩绿到绿诸多变化的原因。
那么市场上说的碧螺春和炒青,又是什么关系呢?其实从春分到谷雨这段时间,用碧螺春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炒制出来的茶,都是碧螺春。那么在国家标准的分级中,是以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来区分的。
左边是特级碧螺春,右边是炒青。茶毫对比明显
而炒青等这些称呼的由来,是因为苏州当地对碧螺春传统称呼,在当地,苏州人将碧螺春分为了“碧脚”(苏州话同音“蹩脚”),特级炒青以及一级、二三级炒青等。炒青虽然也是使用同样的原料和工艺,但与碧螺春的区别,就在于炒青是没有茶毫或茶毫极少的。
这些茶因为性价比高,浓醇度高也深的当地老茶友的喜爱。但是从品牌角度来看,这样的分类显然会影响到碧螺春的整体品牌形象,对照市场运作的福建白茶市场,就有银针、牡丹、寿眉、贡眉等称呼,这样既能提高白茶的整体品牌度,也能让消费者朗朗上口便于传颂。茶能社在2020年春季推出的三原体系的碧螺春,从时间、品种、小产区等诸多维度对碧螺春的价值进行了复苏,同样,2021年春天我们也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对谷雨前后符合三原标准的碧螺春从形制,工艺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以馈茶界老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