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什么时候最好 ?——时节篇

563人浏览   2024-06-14 19:24:26

关注洞庭碧螺春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碧螺春以清明节前采制的,俗称”明前“茶为贵。苏州人一般把明前的茶称为碧螺春,明后的茶则称为“炒青”(也有讹传为“草青”的),连东西山的茶农都是这么叫法。其实这都是这些年市场不断“时令抢鲜”所形成的误导。

几百年来,碧螺春在传统上一直都是按时节分类:清明前的茶叫“明前”,是上品,谷雨前的茶叫“雨前”,是佳品。明前茶和雨前茶,统称为碧螺春。

如果遇到温暖的早春,茶树发芽早,春分前就可采制部分碧螺春,也会称之为“分前”,那就尤其名贵。因为“分前”不是年年有,也不是谁都能买得到。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嘛。

谷雨之后,气温高,茶形大,白毫少,采制的茶就叫“炒青”,强调的主要是茶的炒青制作工艺。茶叶的品相没“明前”和“雨前”碧螺春那么好看,不过口感厚重,经久耐泡,回甘持久,那才是大多数苏州人日常喜爱并喝得起的好茶。

随着生产的规模化和商业化,碧螺春开始参考工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等级区分。从1959年前的五级九等,几经调整,逐步转变为2003年以后的四级五等(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茶农采制的茶,很多只用简化了的一、二、三级分类。而特级的说法,直到1997年才由江苏省技术监督局通过地方标准制定。

所以碧螺春的品饮,从商品购买角度来看,按等级区分比较靠谱,因为厂商的品质把控比较统一和规范。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按时节区分更有价值,因为这样比较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然而现在苏州的东西山还有一些茶农还在坚持手工制茶,按照时节划分碧螺春的等级,所以在茶农那购买的与厂商那购买的等级会有所出入,因而在价格上也相应的会有些差异。

现在的碧螺春市场,其实是用工业的等级分类代替了农业的时节分类,用生产的品控标准引导着消费的品位标准。虽然都和品质有关,但前者强调的是产品的一致性,后者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谐和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茶叶集 鲁ICP备2021038129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