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很多茶友都让我聊一个话题。
关于“普洱白茶”。
据说,是用普洱茶的原料,经过白茶工艺制作而成,也有人叫它“云南白茶”。
原本抱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态,文章中很少提到。
因为村姑陈认为,消费者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能明辨是非。
但昨天,有位茶友来交流喝茶经验。
他表示,茶叶就是一种饮品,没必要讲究正不正宗,什么茶好喝就喝什么。
就算是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也挺好喝的。
顺便以“过来人”的经验,劝解村姑陈和李麻花,告诉我们写文章、拍视频不能太死板。
要顺应时代,顺应市场,才能有流量,才能带货。
不可否认,村姑陈喜欢说真话。
但说真话的人,总是不那么招人喜欢,还经常会惹人不快。
就像今天的文章,或许又要揭露某些乱象,得罪某些同行了。
请原谅村姑陈是个金牛座,直肠子,不吐总是不快。
《2》
从听闻云南茶农在做白茶,一直到今天,已经有许多个年头了。
翻了翻故纸堆,发现大概是2017年的事情。
当时,我们俩在一位闺蜜的茶馆里喝茶。
突然来了个朋友,说,这是它网购的白毫银针饼,刚刚收到,带出来给大家掌掌眼。
并且还透露出,这块茶饼的价格很便宜,不超过100元。
结果,刚一打开绵纸,立马就被嘴巴比脑子快的李麻花泼了盆冷水。
“你这个白毫银针,芽头这么弯,货不对板,是不是买到假的了?”
朋友解释说,这是云南的白茶,月光白。
于是,那天以后,我们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云南的茶农们,也在做白茶。
经过一番了解后,又发现云南人做白茶的工艺,和福建不太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把茶青采下来后,萎凋个两三天,就上市出售了。
这也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阳光灿烂,阴雨天气少。
除了月光白,云南茶农还会用夏季和秋季的茶,加工成白茶。
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极适合日光萎凋。
与此同时,还可以打上“纯日晒白茶”的标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只可惜,没有烘干,茶叶的含水量便无法达标。
比白茶国标规定里,含水量不得高于8.5%的标准,必定是要高出几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白茶越陈越香的属性,无法发挥作用。
超额的水汽,注定会随着时间,渐渐侵蚀茶叶的内含物质,使其香气挥发,汤水变淡。
《3》
不过,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喜好。
有些茶友说,他确确实实喝过云南白茶,也觉得味道不错。
那就证明,这款茶符合你的口味。
况且,云南大叶种本身就是优良树种,以它为原料做出来的茶叶,味道好喝,这很正常。
可是,如果硬要把云南白茶、普洱白茶,视作白茶,那就有失偏僻了。
要知道,白茶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对树种也有严格要求。
在现行的白茶国标里,规定了适制白茶的树种,是大白茶树、水仙茶树和群体种。
而找遍了整本国标,也没有出现“云南大叶种”等相关字眼。
这说明,云南大叶种茶树,适合做普洱茶,但不适合做白茶。
至少,白茶国家标准规定的树种里,没有划定。
国家标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高于一切民间习俗的,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所以,云南白茶只是民间的叫法,并不严谨。
回归到国标,它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白茶。
不仅是外观上的区别,普洱茶做的白茶,和大白茶、水仙茶树做的白茶,香气滋味也有很大差别。
即便工艺完全相同,树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都决定着风味的变化。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同一种植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当地“温、光、水、气、土”的影响,都会有改变基因的能力。
更何况是不同的品种,加工出来的茶叶,怎么会一样呢?
这些区别,也明明白白地体现在价格上。
一分钱一分货,努力和汗水,才能换得真正优质的白茶。
《4》
六大茶类,都讲究一个原则——适制性。
当村姑陈在和新茶友科普,白茶采摘自白茶树,工艺是萎凋和干燥,总会有人跳出来反驳。
而他们的理由是,一棵茶树上采下来的茶青,可以用不同的工艺做成六大茶类,用绿茶工艺,那它最终就是绿茶;用红茶工艺,那就是红茶,以此类推。
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白茶树。
据说,这还是某位茶学研究生在网络上提出来的。
实际上,大部分的茶友,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理论上来说,六大茶类是以工艺和发酵程度划分,确实没错。
但是,各地的茶农都知道一个道理,适制性。
简单来说,就是看茶做茶。
就像专业的厨师,知道用不同部位的猪肉,做出最适合它口感的美味佳肴。
绝不可能不讲究,那是门外汉的看法罢了。
比如白茶,它的要求是茶毫浓密厚实,毫香浓郁,口感鲜爽。
所以,必须用天生白毫丰富的树种,才能做出白茶鲜香醇爽的风味。
而云南的茶树,白毫不如福鼎的白茶树浓密,喝起来毫香弱,鲜爽度不足。
反过来,假如把福鼎的白茶,拿去加工成云南的生普,估计也很难做出刺激霸道的味道。
由此可见,理论和实践,要分开来看。
用不适合的茶树品种,做出来的茶,虽然看起来成功了,但味道奇怪,必然是失败的。
在此,村姑陈还是要冒着得罪同行的风险,说句真心话。
做茶,还是一心一意地好。
倘若只顾着跟风,谁火就做什么,想凭借一己之力占据六大茶类,终究难以立足脚跟。
用力过猛,甚至还会自曝其丑。
消费者没这么容易忽悠,谁好喝,谁品质高,谁口碑好,一喝便知。
《5》
如今,白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从福建白茶开始,渐渐发展出了云南白茶、四川白茶、贵州白茶……
不可否认,大家都是产茶大省,地大物博。
偌大的土地上,种出一批白茶树,开垦一块白茶园,不足为奇。
白茶的火热,让各地的茶农们都看到了商机。
这块大蛋糕,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只可惜,做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个竞争强烈,派别纷争的市场里,到底谁能拔得头筹,笑傲江湖呢?
村姑陈认为,让消费者满意,认认真真做茶,有能力者,方是王者。
一统天下,指日可待。